老畫家幫秦始皇完成了遺願
秦始皇修長城後首現長城全景巨制。三年半走完萬里長城,年近九旬老畫家手繪200米長城長卷。
長199.65米,高1.3米。一副氣勢恢宏的《長城萬里圖》山水畫甫一露面,便觀者的驚歎。據專家介紹,這是長城全貌首次見諸於畫作。更令人稱奇的是,此畫出自於一位88歲老人之手。
長城全貌首次露崢嶸
老人名叫李墨祖,原名李元,1922年出生,山東德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據李老介紹,《長城萬里圖》為其實地寫生,歷經三年半的時間完成。
記者簡直不敢相信,這樣一副宏篇巨制竟由一位年近9旬的老者獨自完成。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象李老這般年紀的人,早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而李老卻風雨奔走,訪友尋師,筆耕不輟,克服世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完成了這副長卷。
記者看到,《長城萬里圖》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盤旋起伏伸展于大海滄波、層巒疊嶂、長河飛瀑、雲樹嵐光、浩瀚戈壁間。畫面結構嚴謹有序,筆觸蒼勁古樸,縱送自如從容,設色酣暢淋漓,形象壯闊雄麗,極盡造化與人情交錯之變幻。
“自始皇帝連接六國長城為一體至今,人們還從未見其全貌於畫圖中。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未必能找到如此巨幅長城全貌圖”,李墨祖的多年好友,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高漢 先生對此畫如此評價,“不是得中國氣派,大時代精神,在大膽創新基礎上繼承發揮我國山水畫傳統技藝之精髓者,絕不能有此宏圖偉構”。
老畫家與長城的生死緣
李墨祖向記者介紹,他與長城有過一段生死之緣。1947年夏,投身于解放戰爭的李墨祖在延慶永甯區採訪區長王樹彥時,遭遇敵人包圍。他們冒雨突圍,區長壯烈犧牲。李元鑽入山林,敵人窮追不捨。前是懸崖,無可隱匿,李墨祖縱身一跳,幸運地被崖下雜樹阻擋,逃過一劫。翌日天晴,他出村去看昨夜雨中來時的道路,發現四周巉岩壁立,挺然其上的便是長城:高峻巍峨、頂天立地,那是中國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徵,強烈地震撼了他的靈魂。他就是從那裏撿回這條命,於是立下志願:他日如能放下槍桿,重握畫筆,必為長城貢獻畢生心血。
李墨祖自幼酷愛繪畫,中學時期學習國畫、木刻,1947年曾在冀察熱遼延安魯藝分校美術系學習,1951年在中央美院師從徐悲鴻、吳作人、王朝聞等大師和名家。1995年,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龍泉杯中華書畫大展”中,他所作平型關戰役故址《橋溝風光》一畫獲金獎。這一成果,開啟了他實現當年“畫長城志願”的計畫。
85歲上路,踏遍萬里長城
此後,李墨祖開始到長城去采風,一邊寫生,一邊創作,到 2005年,他畫了7、8幅關於長征的單幅畫稿。其友漫畫家苗地建議,畫零為整,把單幅的長城畫稿連接起來,更有意義更有氣勢。李便開始創作長城題材的長卷。
2006年元旦才過,85歲的李墨祖便登山海關老龍頭寫生,從此歷經河北、遼寧、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寧夏、直到甘肅嘉峪關,一路逢山寫生,過關作畫。凡是車能到人能爬的地方,無不落下他的足跡,有的地方還造訪再三;“箭扣”長城,爬了四個小時才登上山頂,下山已是深夜。三年半時間過的是:困了睡,醒了畫,畫了改,改了再畫,春夏秋冬無例外。
憑著這份執著、熱情、辛苦,他感動了周圍所有的人:有車的借車、有房的借房、熟悉地形的帶路當嚮導……櫛風沐雨,萬里奔波,2009年,李墨祖終於完成了這幅史無前例的巨作。
200米長卷展出成難題
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長城、關心長城,凝聚中國人的民族魂——這是李墨祖老人寄託于《長城萬里圖》的心願。
這幅具有民族史詩意義的長卷終於完成了,但如何讓公眾看到這幅巨作卻成了擺在老人面前的一個難題。畫作本身199米多,加上卷首和卷末的文字,總長度達到了230米。一般的藝術館和展廳很難展出如此長度的作品,而具有足夠長度的展覽場地,卻需要支付昂貴的場租。老人為了完成《長城萬里圖》長卷,傾盡了一生的積蓄,辦展覽的費用對老人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所以展覽的事情一拖再拖,《長城萬里圖》已經完成半年多的時間,至今也沒能和公眾見面。
老人身邊一些熱心的朋友正在為此而多方奔走。
後記
李墨祖老人的巨作感動了身邊的許多人,一些新聞記者也聞訊而來。幾位元熱心的朋友特意借了一個單位的會議廳,請了幾個報社記者來看畫。這還是《長城萬里圖》第一次對媒體展示,老人對這次機會也是格外的珍惜。一大早就帶著四隻大木箱裝著的全套作品來到借來的展室。但遺憾的是,這間200平米的會議廳也只能同時擺出整幅畫作的20%,仍然無法展示長城的全貌。
“我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黃河萬里圖》,就是不知道身體能不能行了”。88歲的 李墨祖 先生一邊拿著放大鏡仔細端詳著《長城萬里圖》,一邊對身邊的人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