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國畫作品



分類:藝術畫作

2010/04/15 18:44




  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瑞諫,又名諫,廣東南海(今廣州市芳村區)人。1897年與廖仲愷結婚。1903年夏東渡日本求學。9月與廖一起結識並多次拜訪孫中山,決心獻身民主革命,並受孫中山之托積極在留學生中進行活動。19088月經孫和黎仲實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此後數年,在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及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學習,同時承擔收發孫函件等後勤工作,並為孫領導的起義設計繪製過軍旗等圖案。其在東京寓所成為孫及同盟會骨幹會員經常聚會的地方。
  黃花崗起義前夕回到廣東。辛亥革命失敗後與廖仲愷一直追隨孫左右,進行討袁與護法鬥爭。陳炯明叛亂時極為關心孫夫婦的安危,並全力營救廖脫險。隨後,大力支持孫改組國民黨,與廖一道成為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和執行者。19248月擔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長後,積極開展婦女運動。1925年孫在北京病危時入京侍疾,是孫中山臨終遺囑的簽證人之一。孫中山和廖仲愷相繼去世後,繼承他們的遺志,維護三大政策,努力推進國民革命運動。19261月當選為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後代理婦女部長職,積極支持北伐戰爭。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與宋慶齡、毛澤東等通電討伐蔣介石。1929年憤然與蔣介石決絕,後出國旅居歐洲。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從事抗日救亡鬥爭,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等職。期間曾變賣書畫為十九路軍抗戰募集物品,並同宋慶齡一起籌畫救濟工作,創辦了傷病醫院。1937年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與宋慶齡等提出恢復孫中山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要求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抗戰。抗戰勝利後致力於愛國民主運動,反對蔣的獨裁與內戰政策。1946年參加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的籌備工作。1948年1月與李濟深等在香港創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197291在北京逝世。著作編為《雙清文集》下卷。
   何香凝,筆名雙清樓主,於1911年畢業于女子美術大學。她與丈夫廖仲愷一起來日留學,在女子美術大學習日本畫,後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為革命的需要繪製和刺繡軍旗、符號、告示和軍用票圖案等。辛亥革命後在廣州受嶺南派影響,作水墨山水畫。1925年以後,為革命奔波鬥爭,一段時間無法作畫。20年代末常畫寒冬不謝的梅菊和百歲長青的松。在上海、香港舉辦畫展。1929年去法國巴黎。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以後立即回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與柳亞子、經頤淵、陳樹人等組成“寒之友社”,舉辦義賣展覽,慰問前線抗日將士。1938年以後,遷居香港,支持宋慶齡建立的中國保衛大同盟,向海外華僑宣傳抗戰,並為八路軍、新四軍募捐籌款。這時期所作多為松梅菊,偶作山水,大都贈送或出售給華僑。香港淪陷後到桂林,以賣畫為生。光復後重回香港。1949年以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務。作為中國革命的元老級人物,何香凝一直沒有放下畫筆,早期作品有濃厚的日本畫風格,她以梅花和老虎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享譽海內外。她擅作花鳥,偶作山水,筆致圓渾細膩,色彩古豔雅逸,意態生動。擅長中國畫。作品有 《獅》[2]《梅花》《高松圖》等。
  作品《山水》表現的是深山農戶人家的田園風光。遠山幾重,運筆草草,遠處幡杆、屋頂隱約可見,近處小橋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風情畫。在這淡然的畫面背後,隱藏著畫家心理的不平。通過作畫年代和題詩可推知,這幅畫是畫家個人心情的宣洩,也吐露出畫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園。
  1979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何香凝中國畫遺作展覽,1982年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于廣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畫集》《何香凝詩畫輯》《雙清詩畫集》等。






1944年作  百雞圖



  1937年作  秋色




1953年作  秋山訪友



   1941年作 鐵骨冰心



    



   1961年作 臘梅 立軸              寒梅




  


  和平之境






花卉草蟲 成扇




紅梅報春 立軸.



   
紅梅圖 立軸



   
花鳥 立軸




梅雀圖 立軸



枇杷 立軸




梅菊松石 立軸



    
   梅花牡丹 立軸             菊花 立軸




梅花 立軸



          

  


         


  壬申(1932)年作 墨菊              三友圖 立軸

   




  


  雙獅圖 立軸               霜松秀梅圖





   


松鶴圖                  松壽千年





萬古長青 立軸





   竹菊



   


竹菊  鏡心              羅浮山色圖




何香凝與廖承志













何香凝與廖仲愷及兒女




何香凝、廖仲愷夫婦與孫中山、宋慶齡及同盟會部分成員、日本友人在日本合影(中立兒童為廖承志)。




廖仲愷、何香凝墓




深圳-何香凝國畫作品紀念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7468575 的頭像
    q7468575

    針線情

    q74685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